朝鲜半岛篇:坚持的本色
李氏王朝皇家寺庙——赵泡寺的一个清晨,晨钟响起,暮色渐落。院落中,一处紧闭门窗的屋舍内,僧侣们正往来穿梭地忙碌着,略显狭窄的空间中弥散着的,却不是香火的青烟,而是氤氲的蒸汽。原来,这里是寺中的豆腐房。刚刚成型的几板豆腐端正地摆在条案上,僧侣们表情肃穆地把还冒着热气的豆腐,小心翼翼地装入精美的漆盒。这些新鲜滑嫩的豆腐,会经过几个寺庙的辗转,最终送入皇宫。紧接着,第二天加工豆腐的原料就运送到了,僧侣们就这样周而复始。
朝鲜李氏王朝(1392-1910年)初期,由中国传入的豆腐,在朝鲜半岛地区还是十分贵重而稀有的食材。除了供皇家享用,只用来供奉祖先与神佛。如此神圣的美食,其制作工艺与流程,曾被视为机密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全国的豆腐都出自赵泡寺的僧侣之手——作为负责祭祀皇陵的寺庙之一,全国唯一专门负责制做豆腐的机构就设立在这里。直至朝鲜王朝末期,豆腐才逐渐成为了寻常百姓也可以品尝到的食物。
正如朝鲜半岛的大豆种植源于黄河流域一样,朝鲜的豆腐,也是来自于中国的“舶来品”。虽然早在二十多个世纪以前,朝鲜半岛的先民就开始种植大豆,但当时的大豆除了被做为主食以外,更多用来酿造豆酱。因为可口的豆酱,而在中国人眼中“洁清自喜,善藏酿”的古代朝鲜人,从什么时候起,才开始初尝豆腐的美味呢?“起初,单一的菜汤味道十分乏味,自从豆腐传入我国。汤水中添加了新的口味。豆腐尤其适合没有牙齿的老年人食用,不仅口味绝佳,还对养生十分有益。”这段见于高丽王朝(918-1392年)末期文献《牧隐集》的记载,是目前可以追溯到的,关于朝鲜半岛食用豆腐的最早文字记录。当时正值我国的宋代。
在朝鲜李氏王朝的史书《李朝实录》中,也提到宋代时豆腐由中国传入朝鲜。此时,距豆腐在中国初生,已有了千余年的历史。朝鲜半岛与中国一衣带水,早在周朝时代,就有了文化的初步交流,在中国广为食用的豆腐,难道历经千年辗转,才出现在朝鲜半岛先民的餐桌上么?
(文章来源于《中华遗产》)